住进漂亮新房子 过上安稳好日子
“十三五”期间,北辰区大张庄镇大力推进示范镇建设。得益于此,村民们告别了昔日破旧低矮的平房,陆续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小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跨境电商成外贸发展新引擎
一年一度的“双11”电商大促临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跃跃欲试,开始装满购物车,其中,进口商品是不少人关注的焦点。
更多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
付村老人家食堂,是西青区精武镇首家一级老人家食堂,自从今夏开业以来,每天都是顾客盈门。
天津石化全速推进南港项目建设
按照这一系列战略部署,当下,天津石化正开足马力全速推进南港项目建设。
驻村帮扶:“杨海忠们”有了全新生活
走进天津市武清区三间房村村民杨海忠的家,干净宽敞的大院让人眼前一亮。
争分夺秒 筑牢生命保障线——天津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在一个个政策“礼包”驱动下,我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实现跨越式赶超。市急救中心主任李尚伦自豪地说:“市急救中心现在通过指挥平台,可以实时掌握10分钟到达现场率、90秒派车率、电话指导疾病类型、派车信息等,哪个站点有空车、哪个站点离得近都可以一一呈现,天津的急救速度已经可以和部分发达国家看齐。”
文明新风来 津城别样美——天津市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纪实
“要把天津建设成为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的魅力人文之都。”这是天津市“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五年来,我市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讲堂走进社区街道,志愿服务活动遍地开花,用人文素养提升城市魅力,文明幸福的现代化天津愈见清晰。
深中通道首次挺进30米深海水域
深中通道首次挺进30米深海水域
经过27个小时的浮运安装,日前,由驻津央企中交一航局承建的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深中通道工程,首次挺进30米深海水域,顺利完成E4管节安装。
好政策引领 新动能引育——天津重塑优化产业生态
“十三五”期间,天津市财政出资设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专项母基金规模为1000亿元,主要投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
把握窗口期 服务大战略——天津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综述
时维九月,天津最美的丰收季。一个肇启于早春的时代命题,结满京津冀三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的硕果,为“十三五”收官献上满目金秋。五年来,把握重要历史性窗口期,天津服务大战略、开启大布局,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协同发展全面推进。
硕果满枝头 奋进新滨海——滨海新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碧云金色满,天高清气升。滨海新区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距离2021年还有三个多月时间,“十三五”即将胜利收官。回眸这五年,滨海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提质增效,在经济转型升级、区域协同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成效显著,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敞开大门谋发展 拥抱世界赢未来──天津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综述
五年来,天津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对外贸易提质升级,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合作,天津自贸试验区勇闯改革“深水区”,从“试验田”到“丰产田”。
天津自贸区打好“协同”“创新”牌
“十三五”期间,天津自贸试验区始终把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实现战略联动作为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着力构建京津冀国际贸易大通道,服务京津冀企业国际化经营和京津冀高质量开放型经济发展,打造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高地,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蓟州区西井峪路荣获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十三五”期间,蓟州区投入乡村公路建设资金近10亿元,全力推动“交通+扶贫”“交通+旅游”“交通+美丽乡村”等交通民心工程实施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下绣花功夫 织密民生保障网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十三五”以来,天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下绣花功夫,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统计显示,5年来,本市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75%以上。
“新区特色帮扶模式”攻坚效果显著
“十三五”期间,新区成功为受援地区引进企业42家,实际投资额超过5亿元,助力受援地区增强内生动力,通过吸纳就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带动帮扶贫困人口超过4.3万人。
滨海新区推动石化产业集聚绿色高端发展
“十三五”期间,南港工业区对标世界一流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优质项目加速聚集。截至目前,南港工业区累计签约项目121个,总投资约2362亿元。
滨海新区全力打造“蓝色经济”名片
滨海新区全力打造“蓝色经济”名片
自2016年底获批成为我国首批“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以来,滨海新区明确以推进海洋高端装备、海水淡化产业的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产业孵化集聚创新为重点,全力打造“蓝色经济”名片,确定了26个示范项目。
家门口的“幸福”
“十三五”期间,我市持续将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列入全市20项民心工程。新建、改扩建一大批幼儿园,通过多种途径新增学位16万余个,提升幼儿园办园条件和园舍安全水平,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积极探索“优质园办新园、新园独立运行”的集团化管理体制,使新建幼儿园高端起步、高位发展。同时,制定《天津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经费补助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按2800元至4400元标准给予分级补助。2020年,全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到466所,在园幼儿74198名。
打造成本洼地 迈向发展高地
金秋十月,天津静海,约11个西湖大小的团泊湖畔,一个名叫静海湾智慧健康小镇的项目即将破土兴建,占地约2700亩。与此同时,另一个被定位为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的项目,也完成选址,占地3600余亩。两个项目同一个投资方,深圳宝泽控股集团。其掌门人是一位在深圳打拼多年的天津人,张燊。
发挥产业链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滨海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抱团发展 产业多点开花
“十三五”期间,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贯穿始终,以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为代表的智能经济实现了迅猛发展,带动整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质”与“量”双提升。目前新区已聚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超过1000家,去年产业同比增长约为5.8%,占全市体量的77%。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孤军奋战到抱团发展,滨海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逐步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滨海烙印”的特色发展之路。
城市交通管理迈进智慧时代
“十三五”期间,本市公安交管部门大力提高智慧管理水平,主动向信息化、智能化交通管理要战斗力,遍布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的高科技设施和科学高效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指挥调度系统,让百姓出行更加顺畅、安全。
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双循环”
“十四五”规划是进入新时代后的重要五年规划,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具有重要意义。
01007009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