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衰退与"生物技术时代"的诞生
--生物技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9-11事件使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近年来,世界经济危机四伏,先有南美国家的金融危机,后有亚洲金融风暴,更有9-11袭击事件结束了美国持续10年之久的创纪录经济增长,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使本已伤痕累累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9-11之后美国股市的情况。2001年9月10日美国道琼斯平均指数收盘时为9605.51点,9月17日复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收盘为9294.55点,随后几日持续走低,到9月21日已跌至8235.81点,一周内下跌1369.70,创单周下跌的新纪录。到2002年10月5日道琼斯平均指数为7528.40点,与2001年9月10日相比下跌2077.11点,跌幅达21.62%。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的表现集中反映了技术股的走向,2001年9月10日纳指为1694.37点,其后一周内跌至1423.19点。2002年10月5日收于800.58点,与2001年9月10日相比下跌893.79点,跌幅达52.75%。
在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的同时,日本经济复苏无望,欧洲经济徘徊不前,整个世界经济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对"网络经济"的反思与生物技术产业的强大生命力
从经济高速增长到"网络经济"泡沫的破裂,世人共同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IT业超常的增长和二十一世纪初高技术股价暴跌、大批网络公司倒闭、许多公司裁员不断的过程。1999年,美国电脑销售以40%的速度增长,互联网用户每18个月翻一番。美国企业的高技术投资在1998年和1999年分别增长42%和38%。而从2001年以来,全球股票市值缩水10多万亿美元,其中美、日、欧分别损失6.5万亿美元、2万亿美元和1.5万亿美元。"网络经济"泡沫破裂使世人开始深入反思新经济到底是"奇迹"还是"神话"?其实,早在二十世纪末,一些经济学人已开始质疑"网络经济"在新经济中的火车头地位。他们指出,导致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转变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环境技术、管理技术等同样是促进新经济的重要力量。
尽管新经济出现泡沫,但新经济时代并没有终结。2001年生物技术产业逆流而动的事实,使人们相信"生物技术时代"的春天即将来临,生物技术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01年2月,人类基因图谱的发表表明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重点将转向基因蛋白组学和基因功能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开发新型药物。2002年6月10日,美国著名咨询研究机构厄恩斯特·扬公司发表报告说,2001年虽然初始股市场不振,但全球生物技术产业仍然从风险投资公司、私人和股市那里募集了100多亿美元资金,这些资金使得生物技术公司,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市场上和衰退中的世界经济中保持相对稳定,而且在与医药公司进行合作谈判时处于更有利地位。通过跨国合作、合并、兼并和剥离等方式,全球范围内的生物技术公司得以成长壮大,这使得它们有可能最终成长为具有独立药物开发能力的公司。去年,全球共有480个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的合作项目和550个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的合作项目。另据美国国家风险基金联合会统计,今年二季度生物技术及其相关行业得到了14.7亿美元的投资,比去年同期的10.7亿美元上涨了37%。与生命科学有关的新公司今年第二季度所得风险投资占总投资额的13.8%。生物技术产业在萧条的世界经济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生物技术产业正从新经济的幕后逐渐走向前台,这得益于近年来生物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为许多产业创新提供了技术平台,生物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应用于医疗卫生、农业、食品工业、能源和环境等众多产业,成为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未来关键的十年
科学家曾预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展,将带来生物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以生物技术为依托的重要的产业,该产业将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今天,生物技术已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未来十年将是更为关键的十年。
2002年6月10日,美国著名咨询研究机构厄恩斯特·扬公司发表的报告对生物技术产业的明天表现了谨慎的乐观,尤其在新产品的开发方面,生物技术已取得令人鼓舞的重要进展。美国目前有300多种生物技术产品已处于第三阶段的临床试验,欧洲有110种处于第二或第三阶段,加拿大有400多种处于不同的研究阶段,亚太地区也正在迅速成为新的生物技术研发基地。在我国生物技术也是科技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并在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动植物转基因技术、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制、基因治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生物技术产业正在逐步形成和壮大,2000年我国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达200多亿元。近年来生物技术产业的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
目前生物技术在研发上的突破性进展已奠定了其作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的地位,下一步将是生物技术产业化浪潮,该浪潮将促使生物技术成为创新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将为人类解决疾病防治、人口膨胀、食物短缺、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侯云德院士在深圳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新技术论坛上预计,15年内农业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可使目前全球8亿饥饿人口减少一半,粮食产量提高10%-20%;10年内大部分农产品都将包含转基因成分;10年内提高食品维生素含量和营养成分的功能性食品将普及。
为此,我国将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生物技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争取用5年到10年时间使生物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