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11月3日电 11月3日,以“绿色、智慧、融合——新时代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8第六届国家城市发展市长论坛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举行。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原副省长石军做主题发言,他表示,融合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城市发展应该顺势而为、勇立潮头。
石军以“城市应走融合发展之路”为题分享了三个学习研究体会。
第一,融合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城市发展应该顺势而为、勇立潮头。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拓展为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融合发展大势。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的必然选择。地球村里的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城市要促进发展,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选择融合发展之路。深圳是我国融合发展的典范。他们牢牢把握世界融合发展大势,及时谋划赶超战略;他们自觉融入国际经济竞争,不断提升市场化水平;他们紧盯科技、教育、文化、社会发展创新前沿,努力抢占世界发展制高点。推动国家和城市发展,必须顺应世界融合发展大势,不能不顾大势。
第二,融合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城市发展应该全面贯彻、率先垂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融合发展的基本纲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融合发展的根本任务。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一带一路”共建是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我国要深入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必须坚决贯彻融合发展这一战略思想。城市是全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聚集区和制高点,应该着力提升融合发展水平。提升融合发展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一是融合范围要广,不是一个区域、一个系统、一个国家的融合,而是一个地球村的融合。二是融合要素要多,不是一个方面、几个方面的融合,而是推动城市发展所需各种要素的融合。三是融合层次要高,不是低水平、低档次、归大堆式的融合,而是高水平、高档次、优化组合式的融合。国内外实践表明:城市融合的范围越广、要素越多、层次越高,发展的成效就越好。反之,就难以收到理想的结果。城市要搞好融合发展,至少需要抓好三件大事。一是贯彻好中央战略部署。这就需要把中央部署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策略,并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能与当地实际脱节。二是提供好基本保障条件。这包括好的基础设施、好的生态环境、好的法治环境、好的人文条件,尤其要与国际规则和惯例接好轨。三是建设好干部群众队伍。事业是人干出来的,推进城市融合发展靠的是具有良好素质的干部群众队伍,应该特别注重队伍建设,尤其要强化高素质人才培养。
第三,融合发展是推进经济要素优化的有效方式,城市发展应该善于运用、创出经验。推进城市经济融合发展,需要推进经济要素优化;推进经济要素优化,需要凝聚各方推进力量;凝聚各方推进力量,需要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当前,迫切需要建立政产学研金协同推进机制。这是因为:只有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学校的人才培养作用、科研的成果支撑作用、金融的资金保障作用,才能有序有力有效推进融合发展。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各级政府都很注重推进经济发展,我国产业门类也很齐全,我国大专院校培养和输送人才的能力显著提升,我国科研院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发展要素,而推进融合发展的成效不尽如人意呢?问题在于没有形成推进融合发展的合力;为什么没有形成合力呢?问题在于没有建立协同推进机制;为什么没有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呢?问题在于经济体制改革仍不到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