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 开发校本课程

滨湖中学校长 刘春

 

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

美丽的校园环境

王丽萍老师的精彩课堂

书法课

刮画课

生物小组在活动

  近年来,滨湖中学始终牢牢树立"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根据教育规律抓好教学工作;牢牢树立"规范是质量的基础"的观念,规范教学行为;牢牢树立"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的观念,向45分钟要质量。在此基础上,滨湖中学以构建高效课堂和开发校本课程为切入点,让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深化教学改革
     构建高效课堂

     建立三级教学管理体系。为有效开展高效课堂的构建,滨湖中学领导班子建立了以下管理体系:校长室负责规划学校总体教学思路,并督促实施;教务处在学校总体思路下制订教学计划,并开展具体管理工作;教研组和年级组对备课组和任课教师实施日常管理。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成立学校教学督导组,负责对学校日常教学和教学质量的督查和指导。质量监控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年级组和备课组负责周测和月考质量监控;二是由教学督导组对学科的常规课堂进行视导;三是由教务处负责建立质量监控预警制度。
     建立两项规范。一是教学制度规范;二是教学行为规范。其中,教学制度规范包括目标管理制度、计划管理制度、教学环节管理制度、教学会议制度、质量检测管理制度和研训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则包括制订学校教学管理手册、教师手册、学生成长手册。
     构建高效课堂。领导班子进一步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模式,以《滨湖中学教学案的实践与研究》为学校主导性研究课题,制订《滨湖中学教学案实施方案》。坚持"教学合一"的思想,改革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改革的实破口就是改革教师备课模式,即"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教学案以学生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设计,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一般包括五大环节: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探究研讨——当堂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

     遵循多元选择原则
     开发校本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现代课程观强调"多元性、选择性、发展性",强调改变单一性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强调活动、体验、经验的教学过程,强调为学生终身奠定基础,使其学会学习。多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给学生选择权,以学生发展为本;给教师开发权,以提高教师素养为根基。
     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在基础性课程中,教师们以教学案的开发为特色,实现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校本课程中,主要以知识拓展类和艺体活动类为主;隐形课程则是整合各种环境要素,让墙壁说话,让花草树木育人。
     建立校本课程管理机制。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领导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校本教材评审工作。小组成员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并建立学分制管理机制:本着多元选择的原则,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须完成2门必修、6门选修知识拓展类课程和2门艺体活动类课程,每门课程一个学分。
     立足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保障机制。挖掘教师课程开发潜能,本着"大体系,小课型,多元选择"的原则,每位任课教师至少开发一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每门课程8个课时)。学校设立校本课程教材开发津贴和校本课程实施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纳入岗位设置管理,与教师职务晋级挂钩,鼓励教师开发突出学校文化的特色课程,不断提升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能力。
     构建高效课堂、开发校本课程,这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我校始终坚持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摄影 韩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