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品牌 型号
1 诺基亚 7650(即将上市)
2 诺基亚 2510
3 摩托罗拉 V60
4 西门子 3118
5 诺基亚 3315
6 诺基亚 3610
7 TCL 2898
8 联想 808
9 三星 108
 
 
“团购”意味着某种缺失

  与政府大宗采购、单位集中购买福利用品等有所不同,最近比较流行的团体采购(简称“团购”),是指消费者以团体的形式向厂商一次性购买住房、手机、汽车等消费品。随着北京、武汉、合肥等地几次消费者团体采购活动的成功运作,消费者、厂商和媒体都在进行深入思考:团购的兴起反映了什么样的市场动向?团购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

  作为媒体,报纸、杂志、网站为消费者的团购活动提供平台,是为了满足一部分读者、网民的特殊需求,也是增强亲和力、扩大影响力的一种尝试,应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厂商而言,团体采购也许并不是一个十分光彩的活动,因为它首先反映了消费者对厂商的不信任。无论是买房还是买车,原本都是高度个人化的行为,如果消费者能够从厂商那里获得真实、充分的信息,能够在信息基本对称的条件下与厂商达成交易,那么,团购就是毫无意义的多此一举。现实情形恰恰相反,普通消费者如果以个人身份和厂商打交道,明显处于信息劣势,难免担心在与厂商的谈判中吃亏,惟恐在购买商品和服务之后落入深不可测的消费陷阱。他们通过团购的组织方式联合起来,实际上是希望通过内部的分工协作,尽可能改变信息劣势状况,提高与厂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同时也希望用“人多力量大”的事实,向厂商强化“众怒难犯”的道理,告诫厂商不要在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环节上与一个采购团体玩猫腻。消费者不惜花费比单独采购高出不少的组织成本与交易费用组成一个团体,最终不过是为了避免被误导、被欺诈的命运,为了从厂商那里购买到货真价实的东西,当前的交易信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由此可想而知。

  如果团体采购蔚然成风,厂商也从中尝到甜头,逐渐把团体销售发展成为一种常规的经营手段,那就必然给那些本来没打算加入团购队伍的消费者施加无形的压力,客观上使得团购之外的消费环境进一步恶化。法律保护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自由选择不但包括选择商品和服务,还应当包括选择消费形式——或者选择单独购买,或者加入团体采购。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团体采购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确信为安全可靠、经济实惠,单独购买则陷阱密布、险象环生,那么,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事实上就受到了严重侵犯!

  中国传统商业道德强调“童叟无欺”,现在还应该加上“寡众无欺”。团体采购昭示了当前商业道德的缺失,它到底还要走多远,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网友:潘洪其

 

   
 
新华网天津频道版权所有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