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有约》之再见郎平

  主持人:1998年,老女排在深圳举办了一次十周年聚会的活动,那次活动是由我和文涛主持的,那天我很激动,因为见到了很多少年时期非常崇敬的女排运动员。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郎平,当时郎平的身上还带着很明显的教练员的气质,事隔四年之后我再见到郎平,觉得她和做运动员教练员时候的样子完全不同了,气色非常好,整个人显得很轻松。

  解说:郎平矫健的身影第一次闯入亿万中国人视野,是在1981年,那年深秋,21岁的郎平和队友们前往日本参加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排球赛。以郎平为主攻手的中国女排显示出了顽强的拼搏精神和一往无前的风采,对奥运会冠军前苏联队的比赛中,甚至出现了15:0胜出一局的战绩。最终中国女排七战全胜,赢得了中国排球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女排姑娘们和被媒体广泛宣传的女排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刚刚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中国人。

  主持人:我记得女排得完了冠军以后,我当时才上小学,好像,所有小学生写作文,就是女排这个,女排那个,当时你们回到国内以后,一下子发现自己成了民族英雄,那种感觉是什么样的?

  郎平: 这个当时没有什么思想准备,因为我们在那边打,听说好像大家都上街游行啊,特别是学生,打着火把。

  主持人:对对,没错,喊什么振兴中华,类似于那样的口号。

  郎平:觉得,没想到,一个排球,或者一个冠军能够把大家都振奋起来,觉得就是挺光荣的,但是后来也觉得压力挺大的。

  解说:几年后,郎平如愿以偿,她和队友们先后赢得了1982年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冠军,和1984年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女排冠军。铁榔头郎平,不仅把球砸在了一个个对手场地的地板上,而且也把排球砸进了亿万中国人的心里。

  主持人:那时候的人好像生活也很单纯,整个人的状态也很单纯。

  郎平:对,平时就是训练,没有什么,到后面还不错,有的时候冬训夏训完了两三个月以后,教练还带着出去看场电影。

  主持人:你试着一个人去看过电影吗?

  郎平:我去过啊,我去电影院,特逗。那个时候看史泰龙那个叫《第一滴血》。去了还等人家放映了再进去,悄悄地进去,没进去五分钟,人家说我看那个像郎平,就开始说,前面人回头,后面人就扒着看,最后就说,哎呀郎平,好家伙,我说大家看电影,给我点机会看电影,哎呀你给我签字吧,电影院多黑啊,我给他签字,我说对不起,对不起,别影响你们看电影,我就走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进过电影院,一直到1998年,就是做完国家队教练,我和陆星儿一块儿去看电影,就看张艺谋的那个《一个都不能少》。那是我第二次。

  主持人:打球的时候,郎平的绰号是铁榔头,可我注意到她的手其实并不大,你很难把她的手和钢铁、有力这样的词连在一起。尤其是郎平的小拇指,因为受伤已经弯曲变形了。

  郎平:有时候我那些朋友,说看看你这铁榔头的手。还铁榔头,我说我这是纸榔头了。

  主持人:那是谁先叫出来的啊?

  郎平:宋老师,宋世雄。我说你也没跟我商量,给我一个这么刚的名字,我说以后对象都找不到了,铁榔头,谁敢找你,把人打死,家庭暴力。   解说:郎平一直坚持到了女排四连冠之后才退役,1986年又与张蓉芳合作,临时担纲女排教练,率队参加第十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又一次夺得桂冠,过了一把五连冠教练的瘾,随后战功卓著的郎平,选择了一条与别的女排姑娘不同的道路,随先生白帆前往美国读书,开始了新的人生之旅。

  主持人:当时你退的时候,特留恋吗,还是觉得我已经太累了。

  郎平:不留恋。就觉得非常累,一定要休息,就是换一个脑子。去上上学什么的。

  解说:十分想过一段自由自在开心日子的郎平,初到美国,过了一段穷学生式的生活,在郎平看来,那也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郎平:当时我出去的时候,确实是比较苦的,一个是自己没有资金,上学费用要自己去挣,给人代课,代训练课,人家提供我,不是提供你经费,就是提供你上学,给你免学费,完了你在我这儿教球,就等于是这样,你要自己去解决你所有的生活问题,因为我们当时拿了世界冠军以后没有奖金,最多一次奥运会给了是一万块钱奖金。再分来分去也没有多少。

  解说:从1987年到1994年,郎平赴美自费留学,并开始为钱而打球。曾在意大利摩德纳俱乐部效力,帮助自己有足够的财力攻读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体育管理硕士学位。32岁时,郎平有了女儿白浪,开始逐渐拥有了早已渴望的告别南征北战的安宁生活。

  主持人:后来为什么要到意大利打球呢?

  郎平:意大利工资高啊,到后来上硕士的时候,学费就不能免了,你知道吗,因为我是外国人,必须要外国学生的钱,特别贵,我光去做教练都不够的,而且我当时做教练只是一种奖学金的交流这种形式的。后来我读(硕士)的时候就不行了。

  主持人:在那时候你对你当时那种生活的规划是什么,比如说我本来想把硕士读完,但现在因为学费的问题我先打球,来养我的硕士学位,你当时给你规划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

  郎平:我当时想,就是说,先打上两三年球,基本上学费挣够了我再回去,再把学业完成,然后再说。

  解说:曾经在国家队当过一回教练的郎平,深知回国当教练的艰辛,当年她曾写下这样一篇日记:今天上午训练时,看到有的队员训练不用全力,还发脾气,心里很烦躁,认为这是干什么,都临近大赛了,还不顾全大局,整天跟教练斗,唉,心里一点情绪都没有,我干吗还这样傻使劲,费力不讨好,因此情绪很低落,可是这样也不行呀,既然一年多的艰苦历程都过来了,这26天还应坚持一下,耐心再耐心。

  1996年春节刚过,郎平回来了。回国的飞机上,她就开始制定训练计划。一年半以后,郎平率领中国女排打入了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决赛,并夺得银牌,但是原定回国担任一年半教练的郎平,却一直在主教练的位置上干到了1998年,直至1998年12月,为中国队在十三届亚运会上又添一枚金牌。

  主持人:我的印象当中,你当队员那时候女排拿完冠军哭什么的,那感觉都不如后来你当教练员那一次,照片上的掉眼泪给我的印象深和冲击大,我觉得。

  解说:郎平没有能够在国人期待的目光中,率领中国队重新登上冠军的宝座,身心憔悴的郎平,已经难以承受那维系国家荣誉的小小排球的重压。于是,郎平走了。

  主持人:郎平是一个情感经历很单纯的人,谈了一次恋爱就结婚了,但她也是一个在感情上遇到过挫折的人,婚姻解体了,后来的一次恋情,也因为排球事业,不得不放弃掉,我们谈话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样谈到感情的话题,但郎平并不介意,她说得不多,但她的话让我觉得,这是一个经历过风雨,但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女人。

  主持人:所以在生活上,有哪个男的敢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这么一个成功的,这么一个优秀的女性,他会觉得,就是因为你太好了。

  郎平:但是我觉得是有难度,你看首先我这个儿,我就得找一个起码跟我差不多的,完了就是一个经历,因为我经历确实比较多,而且经历的酸甜苦辣的事情都比较多,看事情,看得比较好了,所以各方面,包括对人生的观念,包括在生活上一些态度,好像都有我自己独到的见解。

  解说:郎平现在最牵挂的是在美国上学的女儿浪浪,在感情生活的风风雨雨中,女儿也是郎平最大的安慰,郎平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员,一位优秀的教练员,她也非常希望自己是一位好母亲。

  

 

来源:凤凰卫视   本版编辑:畅影  


cy320@xinhuanet.com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天津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