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窥探陈凯歌的“英雄本色”
有人说他是大师。 有人说他已经江郎才尽。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陈凯歌的一举一动都逃不开别人的评说。然而捉弄和颠覆每每急于“盖棺论定”的公众评论,似乎也带给陈凯歌不少乐趣。评论说,陈凯歌的风格是浓郁的历史感和思辨色彩。他说:我并没有什么个人风格,我追求的是一种变化的风格。评论说,陈凯歌的电影只注重个人表达,不理会观众的理解程度。他笑言:我从来就不忌讳市场。评论还说,《霸王别姬》是陈凯歌不可逾越的作品。于是,在2002年夏天,他拿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和你在一起》。《和你在一起》被媒体封为“亲情大片”,誉为“陈凯歌的成功转型”,“获奖说”、“票房说”纷至沓来,他又摇摇头:别提转型,我没觉得有那么费劲。其实,我什么题材都能拍。 或许,陈凯歌的“英雄本色”,只有他身边的人才能真正领略。 严厉 在片场里,陈凯歌的严厉有口皆碑:“三军统帅”,六亲不认。 在《和你在一起》片中饰演父亲刘诚的刘佩琦清楚地记得,接到影片监制黄建新打来的第一个电话,得知有机会和陈凯歌合作,当时的心情是“措手不及、兴奋不已”。不过经历了十八个月拍摄,他变得心有余悸:“本来想电影咱也不是没有演过,可演出《和你在一起》经常有束手无策的尴尬。陈导的标准不仅高而且准确,每个镜头都非常难演。我自以为已经想绝了,导演这儿还是通不过。” 王志文是中国最好的演员之一,他对陈凯歌的赞誉正源于对他那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精神的欣赏:“看过陈凯歌拍片,你才能知道什么叫拍电影。” 妻子陈红除了担任影片制片人,还在片中出演唯一的女性角色,提起导演丈夫的严厉也有一点委屈:在片场,他把我给骂哭了! 在片场,每个人都经历了被陈凯歌否定再否定的过程,而否定正是陈凯歌的工作方式。“你首先知道什么是不好的,然后才知道什么是好的。其实从头我并不知道自己要拍什么,就是通过不断的否定才变得清晰起来。”陈凯歌告诉记者。 陈凯歌说:导演的工作就像镜子,好的导演就是清晰度高的镜头,帮演员看得更清楚一些。导演陈凯歌很严厉,是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 天真 说陈凯歌天真的人不止一个,一个是王志文,一个是他自己——当然他没明着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铁皮鼓》里面“拒绝长大”的主题影响,所有的作品里面都有一个连贯的主题:我们为什么要长大?我们长大了要干什么? “这是一个天真的问题,也是一个没有答案的天问,我会一直这么问下去。”陈凯歌说。 不少人说陈凯歌变了。近年来,陈凯歌越来越收放自如,谈吐幽默,态度亲切迷人。 当然,陈凯歌的幽默里面也藏着“骨头”:充满自负,略带冷嘲。有记者发难:听说陈红抱怨你在家完全不做家务,连电器也不会修理?陈凯歌不假思索:“那你是希望我是全才喽?”随后绽开微笑娓娓解释:没办法,打小我对电器就不灵光。有记者关切:到处做宣传,一定感觉很累吧。一句话点着了大导演的穴位,他轻叹一声“累,很累啊!”叹气声未落又幽你一默:“看来不服‘年轻'不行啊!”有记者好奇:下一部片子拍什么?他笑答:现在我就像个杂技演员,手里同时扔着5个球,哪个先掉下来就拍哪个! 虽然陈凯歌自认“我本幽默”,不过旁观者清,在不少人看来,陈凯歌近年来的性情改变,和这5年来与陈红共同经营起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密不可分。 评价自己的新作《和你在一起》,陈凯歌也没有回避家庭带来的影响。他破天荒地谈起了两个儿子,说大儿子多愁善感,怕受伤害;小儿子用北京话形容是“爱谁谁”,谁人不理。电影里面两个“琴童”的性格塑造,受到小儿子的不少启发。陈凯歌说,正是在小儿子身上,他才惊讶地发现小孩原来是这么天真和直接! 父亲陈凯歌说起儿子,就变得天真了,就开始说些至情至性的话。他说:为了做新片宣传,中秋节没能在北京陪儿子,心里“很不舒服”。因为小孩是每天都在那里变化着,几天没在身边,就错过他成长的过程了! 拥有电影,也拥有娇妻爱儿,生活里似乎没有太多难得倒陈凯歌的地方了。不过,似乎也并非如此。《和你在一起》的一处首映式上,有观众向陈凯歌提了一个被他认为“非常尖锐”的问题:请问陈凯歌导演,在成功与幸福之间,你选择什么?这位成年之后自己把名字从“皑鸽”改成象征成功的“凯歌”的著名导演感慨地说:观众的成熟和智慧让他震惊。
来源: 本版编辑:畅影 |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天津分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