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两地同是我国民乐艺术重镇,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昨日,我市观众迎来一台好戏,由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与北京民族乐团共同打造的“城市之间”联合音乐会在天津音乐厅上演,演奏家们以多元的演奏形式奉献了多首民乐经典作品。
北京民族乐团于2015年9月正式组建,隶属于北京演艺集团,其前身为北京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是北京市属文艺表演团体之一。为促进不同城市民族乐团之间的交流,增强民族音乐的影响力,北京民族乐团于去年推出了“城市之间”联合音乐会项目。去年12月18日,北京民族乐团联合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在北京音乐厅奏响了首场“城市之间”联合音乐会,作为该系列揭幕演出,引起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一个很具潜力的民乐演出品牌。
此次在天津演出的“城市之间”联合音乐会原定于年初上演,受疫情影响改期至今。“好饭不怕晚”,这句老话生动体现在了观众们对本场音乐会的期待上,观众们早早来到现场等候演出。音乐会由北京民族乐团指挥家张鸣执棒,两支乐团合作演出,曲目均为两团代表性原创曲目和极具京津两地地方特色的经典作品,堪称一道民乐盛宴。
演出临近开始,天津观众以热烈的掌声展现了热情的东道主风范,向北京演奏家及熟悉的天津演奏家致意。在张鸣的指挥下,乐队首先献上了民族管弦乐《节日序曲》,激昂的旋律引发了观众们心中热爱美好生活的共鸣。随后的精彩曲目令人应接不暇,北京民族乐团原创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中的“坛根儿情”“紫禁三和”,以浓郁的北京特色带领观众领略了北京天坛一带的人文风情和紫禁城的厚重历史;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的原创民族管弦乐组曲《连年有余》同样精彩,细腻多变的音乐表现出杨柳青年画的生动场景。唢呐与乐队《渔樵农耕》、中阮与乐队《琴弦上的芭蕾》、京剧与乐队《梨园风雅》、民族管弦乐《四世同堂》等作品根植传统、勇于创新。音乐会的一大亮点是打击乐与乐队《龙舞》的上演,两团十余位打击乐演奏家通力合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曲中的阳刚之气与磅礴气势,特别是曲中一段近6分钟时长的打击乐表演效果震撼,将演出推向高潮。
观众肖健兴奋地对记者表示:“音乐会既演绎了北京、天津的文化特色,又展示了中国人共同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审美,这场演出让我由衷地为自己的家乡和祖国自豪。”天津歌舞剧院党委书记、院长卢笙表示,随着京津两地各方面协同发展的不断推进,两地音乐人也展开了全方位、多层面的合作与交流,剧院将继续致力于打造京津两地文化品牌,促进两地文化交流,赋予民族音乐新的文化内涵。北京民族乐团团长李长军说,“城市之间”联合音乐会项目,让观众欣赏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展现了京津两座城市不同的文化气质和文化个性,也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交流。(翟志鹏 姚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