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1月22日电(记者周润健) 冬日的一个下午,天津名流茶馆古文化街店,一场演出刚刚结束,观众陆续退场,“今天的‘包袱’不够响!”“第三对演员不错,长的喜人,看着就想乐”……名流茶馆的“当家人”于承艳一边听着,一边用手机记录着。“别小瞧了这些‘吐槽’,有的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节目内容和演出阵容”。
作为一家民营演出团体,名流茶馆成立于1991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茶馆行业复苏以来天津首家具有传统民俗特征和举办民间演出性质的相声茶馆。历经30年,骆玉笙、马三立、尚长荣、苏文茂、冯巩、姜昆、郭德纲等曲艺界名流曾多次在此登台献艺。
30年,弹指一挥间,但对名流茶馆和于承艳来说,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沟沟坎坎,曲曲折折。
提起“名流”,于承艳几度哽咽,“压力”“不被理解”是她用得最多的词。“名流的荣誉让我感到一种压力,”于承艳说,“名流茶馆虽然在我的名下,但却属于天津,是天津这块热土上留下的文化。我必须让这个品牌有血有肉地活下去。”
压力来了,顶住;困难来了,化解;各种委屈,消化……经过30年的发展,在于承艳的带领下,名流茶馆目前已初步形成集团化运作,旗下拥有新华路店、古文化街店、多伦道店、津湾店等多家分店,且做到了除大年三十外天天有演出。头顶上更是拥有了“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天津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诸多光环。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所经历的那些坎坷最终都化为送给我自己的一份礼物。”于承艳感慨道。
“来天津,听名流”,已经成为很多游客的共识。一到旅游旺季,下午和晚上,名流茶馆常常座无虚席,挤满了从各处赶来听“津味相声”的观众。台上妙语连珠,台下掌声不断、叫好不绝。
据粗略估算,名流茶馆每年天津本地近2500场演出。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还给名流茶馆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名流茶馆在天津发展很好,但于承艳有危机感,总觉得自己被“困”住了,她想尝试“突围”,走出天津。“我总有‘坐吃山空’的感觉。在‘守成’的基础上,我要‘创新’。”于承艳说。
2015年2月,名流茶馆首次登陆上海,在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梅园进行驻场演出;2017年2月17日,名流茶馆再次登陆上海人民大舞台;2017年12月24日,名流茶馆更是在ET聚场(上海共舞台)连演两场。
除了上海,名流茶馆还到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湖南等地进行演出。2015年7月,罍街茶馆与名流茶馆合作,将“津味相声”长久地“留”在了合肥,最终有了名流茶馆合肥罍街店。
“相声这门艺术要想传承百家笑声,必须创新,而‘走出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向不同地域的观众汲取营养,才能提高相声演员的水平和能力;只有‘走出去’,你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否则很容易夜郎自大;只有‘走出去’,才知道天地有多宽,否则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刨食吃。”于承艳说。
在于承艳看来,一个人的心境有多大,就有多大的发展,没有做梦的想法,也就永远成功不了。
名流茶馆表演的是传统相声,但管理方式却是现代的。为了适应年轻人的口味和需求,于承艳和她的团队不断挖掘运营人才,培养新生力量,并入驻多家短视频平台,用更现代化的方式与观众接触交流。
2021年伊始,名流茶馆一改以往的中式风格,在其多伦道店全新推出“二次元”风格,引进了动漫、手办等元素,受到了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喜爱。
于承艳已近古稀之年,她希望能为“津味相声”拼尽最后一点力气。“虽然拼了半辈子,但我始终觉得,在推广‘津味相声’这条路上,放的还不够开,做的还不够好。我希望在名流的下一个30年,还有机会和工作团队在这条路上并肩前行,做‘津味相声’的守护者。”于承艳动情地说。(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