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国网天津电力绿色数智评标基地迎来首批兄弟省份的远程异地评标工作。评标基地依托智能化软硬件与多网络环境,除了满足采购评审、廉洁教育、专业培训等评标需求外,还实现了评标合规监督的数智管控。
评标专家到达评标基地后,无需工作人员对接,仅通过自助终端完成身份核验、设备领取,5分钟内便进入指定评标区域。这一全流程自主化模式,是基地“零人工干预”服务体系的直观体现。“零人工干预”得益于基地自主研发的“智能终端管理仓”,该仓体可同时承载40台评标手机终端,专家刷脸即可取还设备,仓体自动完成充电与状态监控,这项自主创新成果已申报发明专利,进一步提升评标现场智能化管理水平。
“这座1.55万平方米的基地,是我们落实国网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建设部署的核心实践,从2023年启动建设至今,每一项设计都瞄准‘合规提效’双目标。”国网天津物资公司招标工作部负责人王静介绍,基地最突出的创新是“无感监督”体系,在省公司内首家将5G定位技术应用于招标采购现场,依托5G定位、人脸识别、物联终端等技术,实现专家定位、区域禁入、敏感行为的实时预警,将技术专家、商务专家、代理机构人员、招标人代表四类群体划分至独立区域,从空间维度彻底规避非必要交集风险。其中,国网公司内首创的“无人值守式”评标现场智能录音电话系统,更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评标监督模式。外部来电自动识别专家身份并推送至专属终端,通话敏感词实时转录预警,全程无需人工介入,既节省人力投入,又实现了评标沟通信息的全量留痕可溯。兄弟公司工作人员对此感受深刻:“以往跨区域评标既要协调场地设备,又要担心沟通留痕不全,现在在天津基地,所有沟通都在系统内留痕,合规风险从‘事后补’变成了‘事前防’。”
作为“食宿评一体化”评标基地,其承载能力容纳近300人并行评标,还配套了廉洁教育厅、专家共享驿站等功能空间,实现评标全流程的闭环管理。目前,基地已荣获国网供应链创新举措、电力行业典型案例等10余项成果,申报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
“基地的投运不只是场所的建设,而是评标模式的升级。”王静表示,未来基地将持续迭代数智能力,以“全透明、零差错、高效率”的评标模式,助力国网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的落地深化。(高天昊 张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