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 > 正文
2025 11/06 10:55:38来源: 天津日报

天津市基层卒中救治单元建设迎来“收获期”

2025-11-06 10:55:38    来源: 天津日报
字体:
分享到:

  作为2025年天津卫生健康为民服务16项举措之一,今年将在我市新建100个卒中救治单元。昨日从市卫生健康委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64家基层医疗机构申报卒中救治单元,覆盖服务人口达968.5万人。经过规范化建设,其中55家已初步达到卒中救治单元标准,共下辖11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具备“宣教—筛查—识别—救治—转诊—康复—随访”的完整服务能力,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卒中救治服务网络。

  据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明月介绍,1999年至2023年,脑血管病在我市死因构成排名中位居第3。2024年,我市参与心脑血管疾病报告并有首诊报告数据的医疗机构共66家,报告卒中新发病例13万余例。从我市居民卒中死亡病例各亚型构成变化来看,以缺血性卒中为主,脑梗塞占比超过70%,脑出血占比不足30%。2011年至2023年,我市居民脑血管急性事件报告发病情况显示,脑梗塞粗发病率由408.03/10万上升至720.21/10万,标化发病率由230.85/10万上升至328.42/10万;脑出血粗发病率由51.63/10万上升至58.62/10万,标化发病率由31.21/10万上升至32.62/10万。

  市卒中救治单元(点)管理办公室主任、市环湖医院副院长岳伟介绍,为健全完善我市区域内卒中协同救治体系,打通卒中救治“最后一公里”,市卫生健康委明确提出新建和规范化建设100个基层卒中救治单元的工作目标,通过建立“分区包片”管理体系,将全市划分为16个片区,由各卒中中心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形成网格化救治体系。

  基层卒中救治单元建设主要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不要求其具备进一步高级治疗和手术能力,但能够提供快速识别症状、初步诊断评估、基本急救处理、及时转运患者等卒中基本诊疗服务,还能开展卒中预防、康复、宣教、随访等相关工作。基层卒中救治单元建设不仅可促进医防融合发展,提升早期识别、影像诊断、静脉溶栓和双向转诊等核心能力,更有助于构建分层递进、上下贯通的卒中防治体系。

  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基层卒中救治单元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超过半数的申报基层医疗机构具备住院收治能力,累计收治住院卒中患者1741人,门急诊量超过4000人次,基层“首诊、首救”功能初步显现;常用监护设备覆盖率达80%以上,抗血小板药物和调脂药物等核心药物实现全覆盖;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全市申报基层医疗机构共有执业医师3777人、中医医师1347人;84家申报基层医疗机构开设了独立的康复治疗空间,正从“救治为主”向“预防—救治—康复”一体化转变。

  岳伟表示,我市基层卒中救治单元建设后续将重点推进溶栓药物、呼吸机、CT设备配置,加快外围各区卒中救治单元建设,助力更多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120急救系统紧密合作,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卒中救治新模式,努力建成覆盖全市、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基层卒中救治网络,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获得及时救治,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从源头上减轻家庭和社会疾病负担。(记者 徐杨)

【责任编辑: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