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攻坚正酣。自9月5日国网天津静海公司秋检攻坚启动会吹响号角以来,一场场电网升级与消缺工程在城乡间铺展,而项目管理中心作为工程管理的“中枢大脑”,正以一套精准高效的“管理组合拳”,统筹各方力量全速推进,让秋检攻坚跑出“加速度”。
“秋检不是简单赶进度,得先把‘轻重缓急’分清楚。”项目管理中心主任杜凯的话,道出了此次秋检的核心思路。针对此次秋检工程,项目管理中心创新推出“攻坚、重点、常规”三级分类法,对所有项目精准“画像”——把三清理、长期挂账等急迫项目列为“攻坚类”优先突破,将解决频繁停电等运行突出问题的项目列为“重点类”紧盯进度,日常电网项目则划作“常规类”有序推进。这一分类策略不仅加快了历史积压项目的消化速度,更从根源上解决了设备瓶颈问题,为电网安全筑牢“防护网”。杜凯介绍,为了让各环节衔接顺畅,项目管理中心固定每周召开工程周例会,遇到棘手问题还会随时开现场办公会,“不管是设计、施工还是监理单位,有问题随时沟通,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绝不让问题卡在半路上。”
在秋检现场,《秋检攻坚—工程项目实施进度一览表》成了大家的“作战地图”,而工程项目二班班长马德昱,就是这张“地图”的“领航员”。“秋检要停电、要施工,但咱们运行和施工单位的人手有限,计划排不好,很容易乱套。”马德昱深知计划的重要性,他和同事多次组织各运行单位坐下来“抠细节”,最终敲定三批施工计划:9月启动筹备,10月至11月集中攻坚,12月扫尾收官。施工期间,他每天都盯着进度表“找茬”,一旦发现某项目滞后,就第一时间扎到现场。此前有个线路改造项目因材料运输延迟拖了进度,马德昱统筹全量工程储备物资,立即开展工程间的物资调拨,还帮施工队优化了工序,硬是把延误的时间抢了回来。“进度不能差,质量更不能松,咱们得让每一步都走得扎实。”他说。
秋检攻坚不仅要“往前冲”,还要“回头看”——完工项目的结算工作,是确保工程闭环的“最后一公里”。造价管理工李荆就守在这“一公里”的关键岗位上。“结算就是工程合规管理的‘把关口’,差一点都不行。”李荆给自己定了规矩:倒排结算计划,每一份盘点记录、每一张竣工图、每一页变更签证,都要逐一审核。最让她费心的,是偶尔出现的“三量不符”——竣工图工程量、现场实际施工量、施工报审完工量对不上。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她都会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审计人员到现场,拿着图纸、对着实物逐项复核,直到所有数据“严丝合缝”。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截至目前,秋检期间已有103项工程完成竣工验收,45项完成竣工结算,32项提前启动结算,长期积压的完工未结算问题得到了显著缓解。
如今,深秋的寒风挡不住秋检攻坚的脚步。在项目管理中心的统筹下,在马德昱、李荆他们的坚守中,秋检工程正稳步推进,为静海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电力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