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 > 正文
2025 10/29 09:05:29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厚植幸福之本 夯实发展之基——“十四五”期间天津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

2025-10-29 09:05:29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字体:
分享到:

  新华社客户端天津10月28日电(记者张建新、刘润芝)28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天津教育高质量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新闻发布会。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天津市教育系统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市奠定坚实根基。

  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天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双融双促”,思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获批全国“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等实践育人品牌,拓展网络育人空间,推动思政课与时代同频共振。

  “天津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体育锻炼、美育熏陶、劳动实践、科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推进,2024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合格率达98.65%。”荆洪阳介绍,天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各项指标落实率全国第一,在教育部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监测中,学生积极自我水平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十四五”期间,天津从“扩优、提质、补强”三个方面入手,推进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建立学龄人口学位预测预警制度,统筹推进学位建设,支持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工程,采取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等方式,建成一大批百姓“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构建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格局,完成“双减”三年阶段性目标,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有效减轻。

  荆洪阳表示,天津基础教育生态发生了深刻变革,五年来新增中小学学位22.87万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过9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国家督导评估通过率位居全国第一,教育集团增至145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督导评估通过率位居全国第三。

  “河西区所有公办园具备托育资质,招收2-3岁幼儿,有效缓解家庭养育压力,同时组建18个办学集团,实现三个学段、三个学区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局长杨琳介绍,河西区成功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打造职业教育发展高地。“十四五”期间,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新模式的实施方案》,颁布全国首部产教融合地方立法《天津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成立10个市域产教联合体、20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开辟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田。

  天津推广“产业园区+职业教育”模式,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改革,校企共建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10个,7所院校入选新一轮国家“双高”计划。

  在天津职业大学,依托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我们扎根区域、嵌入园区、融入产业、携手企业,创新‘区园产企校’一体化办学模式。”天津职业大学校长吴宗保称,学校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近年来承担横向课题664项,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4.3亿元,累计向行业企业输送2.7万余名高技能人才。

  此外,天津坚持“教随产出、校企同行”,在23个国家建成25个鲁班工坊,主导开发57个专业109门国际化专业课程,智能制造、轨道交通、中医中药等14个专业标准获得合作国政府认证。成功举办2次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落户天津,职业教育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布局初显。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助力提升天津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是激发天津高质量发展动力、提升人才储备和支撑的战略之举。“十四五”期间,天津市教育系统积极促进人才供需适配、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提高成果转化质效,着力提升教育的支撑力、贡献度。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高秀梅称,学校主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把学科专业建在天津市产业链上,着力推动学科交叉,提升传统学科人才培养的社会适配性。五年来,学校共输送人才2万余人,京津冀就业占比近半,为医疗卫生事业和中医药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天津科技大学以机制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我们率先落实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个税减半,首推‘应用推广型教师’评聘,实现知识产权赋权95%给科研团队。优化教师引进培养机制,建立‘一院一清单’、设立‘人才特区’,激发教师创新潜力。”天津科技大学校长路福平介绍,学校2024年科研经费超3亿,高分子学科U.S.News排名居全球第9位,农业科学ESI排名进全球前千分之一。

  “天津推动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天津产业发展两个方向各有侧重、各展所长。”荆洪阳介绍,“十四五”期间,天津5所高校、14个学科进入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行列,天津市29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中,高校牵头或参与的有22个,高校科研经费年均增长15.77%。此外,天津聚焦产业需要调整学科专业,大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新艺科,实施“千团千企”融合创新计划,校企共组“科学家+工程师”研发团队875个,1048家高校企业入驻天开高教科创园,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新时代新征程,天津市教育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锚定教育强市建设目标,笃行实干、善作善成,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天津高质量发展之基。(完)

【责任编辑: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