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天津10月11日电(记者周润健)11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北区专场。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河北区以“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为指引,扎实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三新”“三量”部署要求,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稳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河北区委书记徐刚介绍,河北区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促进老工业基地精彩蝶变。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牵引,推进“站产城”融合发展,以大意风区1.55平方公里为主要承接平台,五年来累计引进北京新设机构198家,落地国能航运、神州高铁等北京项目49个、投资额109.3亿元。大意风区集聚了13座高端楼宇,华为天津区域总部、中远海运等5家龙头企业,18家央企二、三级总部,成为河北区亩均产值最高、税收效益最好的“聚宝盆”。
强力推进投资促进工作,五年来累计引进高质量项目208个,产业项目到位额417.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持续位居中心城区前列。市场经营主体约6.4万家,“四上”企业数量552家。河北区把科技创新作为驱动转型的核心引擎,共建共享国家级和市级创新平台18个、创新联合体5个,培育垂类大模型25个,打造创佳等5个科创园区,引进中关村智造中试服务平台,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比“十三五”末增长56.2%、95.3%、100%。一系列组合拳综合起效,河北区发展含金量、含科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徐刚进一步介绍,在深化改革开放方面,河北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区数字经济发展办公室、数字产业发展集团,创新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办公室。深化国企改革,构建起城市建设运营、产业培育发展、国有资本投资和资产运营“四大板块”,2024年区属国企营收同比增长50%。创新“3+2+1”资产盘活推进机制,建设存量城市资源服务管理系统,2024年以来累计盘活闲置资源57.4万平方米、实现收入37.3亿元。
在文化传承发展方面,河北区坚持保护与创新并重,修缮盘活北洋法政学堂、云贵会馆、圣心教堂等历史文化遗产,推出“六觉(决)联珠”红色资源体验线路、海河最美十里画廊精品文旅线路。紧盯“文化+科技”赛道,打造86号天美艺术园区、创新公社、玩具四厂等文创园区,建成天津美院人工智能艺术实体性新型研发平台,已聚集游戏研发、创意设计等相关企业近800家。
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推进片区式、渐进式、嵌入式、个性化城市更新,金钟河大街南侧等5个城更项目加紧推进。改造老旧小区65个,总建筑面积136.7万余平方米,惠及群众约3.2万户。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成为全国首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代表全市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评估,天津二中、天津一中河北学校、河北小外等一批学校发展态势强劲。在全市首创党建引领“阳光物业”小区治理新模式,已建成示范小区73个。
在答记者问环节,徐刚围绕河北区适应新发展阶段、培育和发展新动能的破局思路和成效进行了回答。出席发布会的河北区其他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城市更新、意风区标志性发展成果、党建引领“阳光物业”小区治理新模式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提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