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 > 正文
2025 07/30 14:08:10来源: 天津日报

科创潮涌处 风帆正劲时

2025-07-30 14:08:10    来源: 天津日报
字体:
分享到:

  在天津这片充满活力的创新沃土上,天开园正以破竹之势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

  今年上半年,天开园“一核两翼多点”新增注册企业1225家,累计达到3910家。截至目前,天开园“一核两翼多点”总面积98.89平方公里,和平、静海、宝坻等相关区域纳入“多点”布局;聚集各类服务机构372家,其中科创服务机构185家、金融机构187家;设立基金47只、总规模248亿元,园区企业获得投融资26.88亿元……

  一组组跃动的数据,彰显着天开园的无限潜力与蓬勃生机。

  空间为基

  “一核两翼多点”布局持续完善

  前不久,市政府批复同意将宝坻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局部区域纳入天开园“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发展布局。至此,天开园“多点”已经扩容至6个。宝坻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局部区域的“入列”,将进一步深化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天开园与北京中关村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推动两个科创园区资源共享、双向赋能。

  空间生长的同时,是运营体系的加速成型。天开团泊园6月开园时的热闹场景犹然在目,和平园·模创社区已完成主体结构、拟于8月开园的消息引发期待,宝坻区的区级管理运营机构正紧锣密鼓地组建。

  基础设施的突破更添发展底气。今年上半年,航天科工三院八三五八所智能光电科创园建设项目获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标志着天开园建设迈出重要一步;航海道桥主体竣工,通车后天拖生态居住区与天开园核心区高峰时段的通勤时间将从20分钟缩短至5分钟,东西向路网通行能力翻倍。

  更令人振奋的是,今年以来,4处闲置载体经天开集团盘活,满租的捷报充分印证了园区强大的吸引力。

  科学规划是园区长远发展的基石。今年以来,我市加快编制天开园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园区三大主导产业,布局数字经济等6个关键产业链和脑机科学等一批未来产业赛道,构建“3+6+X”的产业发展格局,为这片科创热土注入了长久发展的基因。

  创新为要

  科技成果转化彰显强劲活力

  两载培育,今朝结果。天开园的创新枝头,上半年结出的果实格外亮眼。

  善测(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叶片健康在线监测系统,能有效诊断叶片裂纹、疲劳振动等故障信息,预防叶片断裂、碰磨等事故发生,终结了关键部件检测的进口依赖,筑牢重大装备核心技术国产化根基;天津恩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全碳化硅储能变流器,能使储能变流器的损耗降低50%,功率密度提升2至6倍,产品寿命延长2至3倍,成为全球最高效率、最小体积、最轻重量和最长寿命的工商业储能变流器;天津纵行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ZT1826芯片是全新纯国产远距离窄带通信芯片,精准适配电力、新能源等行业需求,成为多场景下进口芯片的唯一国产替代方案……

  作为核心区主要载体的天开广场,从开园时仅有55家企业,到如今突破1000家,天开园的创新浓度正持续攀升。

  这背后,是天开园与高校院所的深度耦合。通过持续对接,跟进待转化成果,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一批又一批优质成果在天开园落地开花。

  全球视野的招引体系更让活水涌流。定期召开招商调度会,统筹重点项目招引储备;带领各园区赴外地招引优质企业;组织开展项目路演推动企业落地;建设天开园全球联络站,启动香港站和硅谷站;上半年天开科创专板新入板企业40家,累计达194家,优选出其中43家作为上市潜力企业重点培育——创新要素在开放循环中不断聚变。

  生态为本

  全要素保障体系日趋成熟

  上半年,中关村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走进天津系列链接活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专场活动在天开园举办。

  活动中举行了中关村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生态链发布仪式,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性能芯片测试验证平台等6个服务平台相继发布,为天开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聚焦成果转化过程中“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的难题,天开园实施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创新政策,成功打破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冰封状态。其中,“零门槛费+里程碑支付”等3种模式的推出,已促成14项成果转移转化,让高校与企业真正达成“有效握手”。

  天开创新生态的蓬勃发展,更体现在服务网络的立体构建上。今年上半年,天开园完成智慧园区二期政策兑现等系统开发,政策兑现效率再上台阶;导入服务机构19家,累计达到372家,推动资源向“两翼多点”延伸;成功举办2025天开论坛等高水平活动300余场,让创新因子在每一次互动中加速流转。

  从空间拓展到创新爆发,从产教融合到逐浪全球,这座科创园区正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示范区、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产业的聚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敢闯敢试的先行区”之姿,朝着2030年推动10家以上科技企业上市、形成1000亿元产值的目标破浪前行。(记者 胡萌伟)

【责任编辑: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