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记者跟随3名东西部协作天津援派干部的脚步,深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透过他们的视角,看到了陇上令人欣喜的“新颜”。
一年半前,天津市滨海新区古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峰,来到了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合作市,挂职副市长。
赴任前,他给自己定了一道“民生课题”——已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收官阶段,援派地区百姓生活到底成色如何?
菜市场,成了陈峰工作之余最常驻足的调研地。“合作市地处高原,蔬菜、水果多从外地调运,海鲜更是稀罕物。”他说。
从蔬菜品类日渐丰富、价格平稳,到冻品虾悄然现身,再到如今新鲜蛏子摆上摊位——陈峰见证着合作市百姓餐桌上的变化。
“摊主跟我说,以前老百姓不光不爱买海鲜,买了也不知道咋做。现在新鲜海产一到,转眼就被抢空。”陈峰感慨,小小的菜市场之变,藏着的是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升级。
7月的甘南,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合作市周边的草原上,南来北往的游客或驻足花海拍照,或搭起帐篷露营。
穿过车流,陈峰带记者走进卡加曼乡博拉村。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映入眼帘,精致的藏餐厅与“藏家乐”点缀其间。
陈峰此行想要调研的,是由天津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2000万元建设的甘南合作高原夏季草莓种植基地。
看中了高原反季节草莓的高附加值,及当地良好的种植基础,这一项目于今年落地。预计年收入超500万元,每年可以给村集体分红超60万元。

正在大棚打理草莓的村民完么草接过话头,说她在这里工作,一月能收入4000多元,还可以照顾在村里读书的孩子。
“我2017年嫁过来时,有老人说,嫁人不嫁博拉村人。现在我们日子过得红火呢!”完么草说。
陈峰感叹,城镇百姓开始追求品质生活,村里的老乡也有幸福的奔头,这就是他眼中当地最鲜活的变化。
刘键是记者在合作市遇到的第二位援派干部,3年援派期满的他,正收拾行囊准备返回天津。
来合作市前,他在天津市滨海新区街道工作多年,在合作市挂职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在他看来,三年间当地最深刻的变化,莫过于“人们的意识”。
“从1996年中央确定对口帮扶以来,历经29年,帮扶已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就业促进等看得见的领域,逐步走向更深层的交往交流交融。”他说。
他举例道,天津深入实施定向培养医学本科生项目,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在甘肃涉藏州县招收培养医学本科生,为当地筑牢医疗卫生人才根基;去年,在滨海新区举行的“书香甘南”读书分享会暨滨海新区全民阅读大会,更以文化为桥,拉近了两地群众的心。
“临行前,我又走访了曾经调研过的几户村民家。”刘键说,他欣喜地发现,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乡亲们也主动学起了种植养殖新技术,“从这些细节里,能清晰感受到他们主动求发展、积极拥抱新事物的意识。”
即将踏上归途,刘键满是不舍。“有时到村里,老乡一听我的口音,就会笑着问‘你是天津来的吧’,还会念叨村上哪个项目是天津援建的,热情得很。”
刘键坦言,自己的意识也在这段经历中悄然改变。未来,他会带着这份跨越千里的情谊,以及高原岁月磨砺出的扎实作风,更好地投入新的工作。
合作市往东500多公里外,关山西麓的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亦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对口帮扶的地方。
作为滨海新区农业农村委员会综合研究室主任的赵燚,去年1月援派至张家川县挂职副县长。
“援派前,我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但到张家川第二天,自己去熟悉县城时,仍被眼前的景象刷新了认识。”赵燚说。

他看到,不大的县城里,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齐全。走进图书馆,不少孩子正安静地读书、写作业;在陈列着战国车乘的马家塬车舆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将当地厚重的历史底蕴娓娓道来,让公众感知深切。
“我在后来的工作中发现,当地学生都可以讲出:‘张家川是秦人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关陇古道的必经之地’这些当地历史。”赵燚说。
记者跟着他的脚步,来到张家川县实验中学,更清晰地看到历史文化浸润教育的生动过程。
“如今这里的中小学已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通过东西部协作‘组团式’帮扶,我们更希望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软件’上下功夫。”同样从天津援派到张家川县实验中学任校长的高强说,学校从社团活动等入手,着力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离开张家川时,记者看到一批暑期返乡大学生正穿着志愿者马甲,等候进入马家塬车舆博物馆,担当志愿者讲解员。这里自2023年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
赵燚介绍,张家川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超过180处,他看到了老百姓对当地文化认知的不断深化。
“随着东西部协作持续推进,如何进一步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并为发展赋能,是我们正在深入思考的课题。”赵燚说。(记者白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