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昨天我市召开的“2025年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对接活动启动仪式暨政策发布会”上获悉,《天津市石化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已于7月10日正式印发,并将于8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立足天津产业实际,推出多项突破性举措,为化工创新成果向实际生产应用转化打通堵点、断点,扫清制度障碍。
天津作为我国近代化工发源地,产业基础雄厚,拥有一流高校学科、大型央企国企、优秀民企外企以及高水平中试平台。然而,以往因缺乏专门的中试管理制度,常将中试等同于工业生产管理,导致中试项目审批周期长、效率低、转化成本高,大量研发成果因本地中试困难而外流。《办法》的出台,正是响应国家强化制造业中试能力政策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推动创新链向高端延伸、培育新质生产力部署的有力举措。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原材料工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着尊重石化化工中试客观实际所需,《办法》积极响应业内合理诉求。例如,为破解“首创工艺”论证困局,对涉及国内首次使用化工工艺的中试项目,要求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评估、专家评审并报送当地有关部门,不再开展安全可靠性论证,支持原发技术原始创新落地转化;在确保各项安全举措到位的前提下,允许开展侧线中试(主装置旁小规模试验),满足一些工艺、技术的特殊要求,更加贴近工业化环境实际;中试项目产出的产品在标明“中试产品”并明确质量指标的前提下,允许定向供应给固定单位,既利于快速接受应用场景检验、通过市场反馈优化技术,也确保了社会风险可控。
《办法》还鼓励产学研共建共享综合性中试基地,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强化中试基地行政审批、技术咨询、成果转化、人员培训等全流程服务保障能力;严格保护项目单位技术秘密和知识产权,筑牢创新信任根基;健全安全管理、强化演练培训,鼓励运用“AI+化工”、数字孪生、智能物联等新技术提升中试活动数智化监管与本质安全水平。
该负责人称,为确保《办法》释放最大效能,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协同相关部门重点推进四项工作:构建“两库三清单”(中试项目库、专家人才库,技术攻关需求、成果转化需求和重点专利清单),实行动态管理、精准对接;深入开展“四进”(进园区、进企业、进院所、进高校)活动,增进深度交流,凝聚发展共识;市区联动用好用活高质量发展政策,围绕“卡脖子”等关键技术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成果转化落地;督促健全制度建设、强化演练培训,并运用先进技术提升中试数智化监管与本质安全水平。(记者 吴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