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合国家携手挖掘数字经济“富矿”
文/本报记者 邵香云 白佳丽 杨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凭借其打破时空界限、延伸产业链条的优势,正成为全球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埃及苏伊士运河畔的工业园区里,“北斗”定位系统与“一网一云一平台”正为企业提供数字服务;乌兹别克斯坦的“虚拟课堂”中,人工智能(AI)系统打破职业技能培训的藩篱;遍布多国的“鲁班工坊”里,中国数字技术正赋能职业技能人才培养……
如今,上合组织国家积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硬联通”,数据治理制度规则“软联通”,智库交流人才培养“心联通”,共拓数字经济合作新的发展空间。
“硬联通”,共建数字枢纽
“数字经济是我们共同的愿景,要建立一个数字未来,不仅由技术驱动,更要有智慧引导,以公平为基础。”前不久,在天津举办的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上,埃及行政发展部前部长、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原主席艾哈迈德·达维什发表了题为《联结全球新纽带 共拓合作新空间》的演讲。
以“数字经济新纽带 共拓合作新空间”为主题,7月10日至11日,由国家数据局、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在天津召开。中外政府官员、企业负责人、高校和智库专家学者等约600人参加开幕式。
7月11日在论坛现场拍摄的中国—上合组织国家数字经济合作项目签约仪式。(赵子硕 摄)
本次论坛聚焦上合组织各国共同关注的数据流通交易、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应用、智慧城市、数字人才培养培训等领域,推动重点企业和地区开展数字经济项目洽谈和落地。
上合组织国家大多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最为辽阔的地区合作组织之一,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巨大。多年来,上合组织把促进成员国数字合作、推动成员国数字转型作为最前沿的合作方向。
位于埃及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实施的“一网一云一平台”,将为185家入驻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通信基础设施支持,数字技术赋能园区发展。
“中国的北斗系统和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正在赋能埃及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当地数字经济发展获益良多。”艾哈迈德·达维什说,中埃·泰达合作建立的智慧工业园区,正孕育着智能基础设施的合资项目与技术原型。
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日益成为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普遍共识和共同呼声。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国际研究所部门主任达尼亚尔·库尔班诺夫特别提到,中国华为公司于2021年在乌兹别克斯坦建成首个数据中心,为该国通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不光是乌兹别克斯坦——面对上合组织成员国数字基础设施差异大、规则没有统一等现实挑战,有关中资企业坚持“需求导向+一国一策”原则,进行精准供需对接,实现定制化开发。
在吉尔吉斯斯坦,中企参与建设的5G网络覆盖主要城市,互联网普及率从43%提升至70%;在塔吉克斯坦,中塔合作的数字医疗平台实现远程会诊全覆盖,惠及当地偏远地区民众。
信息通信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肩负着引领和推动数字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使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杰表示,中国移动持续完善国际海陆缆全球互联网接入节点和数据中心等陆站岛的全球布局,着力推动算力节点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广泛覆盖,加速构建网、数、算、智一体化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上合组织在推动各成员国交流协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说,上合组织成员国积极行动,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协同发展等领域开展了许多重要合作。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上合组织国家正发挥各自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坚持互利共赢,共建数字合作核心枢纽。
“软联通”,共享治理之道
在中科锐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厅,一位工作人员正熟练地操作着基于AI自主研发的智能数字职业技能培养认定平台,各板块内容像变魔术一般转化成汉语、英语、乌兹别克斯坦语等不同语言。
“我们为乌兹别克斯坦学员量身打造了数字技能应用的‘虚拟课堂’,在这个智能教学平台界面上输入问题,人工智能会随即回应。”中科锐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洪宇展示着他们的产品。
“这个平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及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构成了‘学习—实践—考试—认证’的一体化培养体系。”赵洪宇说,因这一系统符合乌兹别克斯坦数字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向,企业的出海之路很是顺畅。
公司办公室摆着的一面乌方人士赠送的非遗手绘瓷盘,见证着这家推动中乌跨境数据合作企业的“出海”之路。
“我们在‘出海’发展过程中意识到,中国的数字经济与其他国家有巨大的合作空间,通过数字技术出海,可以共享中国领先的技术标准,培养人才职业技能,推动数字化发展进程。”刚从乌兹别克斯坦出差回国的赵洪宇,马上又要踏上出国的行程。
数据跨境流动、国际数据治理、国际数据标准规范等制度规则对接互认……上合组织国家不断支持企业结合场景,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先行先试。
7月11日,参会嘉宾在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互动体验区与参展企业工作人员交流。(孙凡越 摄)
土耳其共和国贸易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司前司长穆罕默德·博兹库尔特将数据喻为“新石油”。在他看来,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物流与金融,正重塑公共服务与经济竞争格局。
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副所长帕维尔·库兹涅佐夫表示,俄罗斯正在与中国在多个领域展开研究,并为各国的网络空间安全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制定标准,以实现数字经济的最佳互联互通。
津品(天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晓文,是上合组织国家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见证者。
“早些年,中国飞乌兹别克斯坦的飞机也就两条航线,现在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地都开了航班。”万晓文说,机票以前价格六七千元,现在只要一千多元。
2022年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让万晓文看到了中乌之间“丝路电商”合作的广阔前景。一年后,他通过电商平台第一次把商品卖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在数字化推动下,跨境电商能够大大提升贸易效率,减少买卖双方的信息差,节约交易成本。”万晓文说,在这一模式助力下,去年公司贸易额增长了130%。
在电子签名互认互信方面,为打破跨境合规壁垒,降低跨境贸易成本,中国已为合作地区100多家企业提供签名服务,完成近5000份跨境贸易相关文件的签署,涉及资金规模达1亿元以上。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项目在中亚地区加速落地,数字贸易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中国—中亚合作模式的重要方向。
“心联通”,弥合“数字鸿沟”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数字技术已然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与此同时,一道无形的“数字鸿沟”也正成为加剧全球发展不平衡的新挑战。面对阻碍全球数字经济合作的藩篱,上合组织国家明确发出了“加强数字化领域全面合作,缩小经济发展的数字鸿沟”的共同声音。
7月11日,参会嘉宾体验操控人形机器人。(李然 摄)
达尼亚尔·库尔班诺夫表达了对人才的需求——尽管中亚国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技术进口依赖和人才短缺等挑战。
中国已经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34个鲁班工坊,其中,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柬埔寨、埃及等上合组织国家建设了10个鲁班工坊。鲁班工坊开设了数字技术人才培养课程,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5G等领域,旨在助力弥合“数字鸿沟”。
就在上个月,由天津职业院校与莫斯科国立通讯与信息技术大学共建的俄罗斯鲁班工坊正式揭牌,首期建设“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专业。
作为中外人文交流和世界职教合作知名品牌,鲁班工坊持续为上合组织国家培养高素质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教育交流、产业合作和民心相通。
前不久,参观了位于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鲁班工坊建设·体验馆后,吉尔吉斯斯坦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舍拉迪尔·巴克特古洛夫深有感触地说:“中国有句古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鲁班工坊正是这一智慧的现代实践。”
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乌兰·努希茨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天津高校在哈萨克斯坦开设的鲁班工坊广受欢迎,他期待这一趋势能推动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数字经济、数字融合以及教育领域深化合作。
从国际数据标准规范到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各国共识不断加深,合作方式不断创新,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上合组织数字经济合作持续推进,推动数字技术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各成员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据相关机构统计,2024年上合组织成员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超过3.2万亿美元。
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坚波发布了中国—上合组织国家数字经济合作典型案例,50个案例涵盖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数字产业园区、服务民生、数据安全、数字基础设施六大领域,场景覆盖上合组织所有国家。
其中,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一批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标志着上合组织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迈出新的步伐。
哈萨克斯坦国家创新发展署署长萨纳特·若尔德汗说,目前哈萨克斯坦数字化已取得显著进展,并借此次出色的论坛活动与许多中国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沟通。哈萨克斯坦将积极打造过境枢纽,推动中国经哈萨克斯坦至欧洲的物流通道发展。
从云服务设施、数据中心等“硬联通”的持续推进,到数据跨境流动、国际数据治理等“软联通”的不断加强,再到智库合作、人才培养等“心联通”的日益深入,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正惠及上合组织国家的民众,为区域经济合作注入强劲动能。
刊于《参考消息》2025年7月17日第8版